中國的科研團隊利用固液界面的摩擦起電現象研制出“水能摩擦納米
發電機”,可用于對河流、雨滴、海浪的動能收集。這種
發電機可以高效地回收海洋中的動能資源,包括水的上下浮動、海浪、海流、海水的拍打。而以前,一般認為只有在干燥條件下才能摩擦起電。如果將這些水能摩擦納米發電機結成網狀放置到海洋中,將會使海水無規則的運動轉變為源源不斷的電能。據實驗測算,每平方公里的海面將可以產生兆瓦級的電能輸出。組網利用后或可實現每平方公里海面產生百萬千瓦級電能(三峽電站裝機容量兩千多萬千瓦)。
新知·點評:利用海洋能源是當今世界能源研究的前沿方向,但由于海洋波浪能開發成本高、規模小、經濟效益差,始終束縛著其大規模商業化開發利用和發展。我國海域遼闊,海水流動晝夜不停,這為摩擦納米發電機提供了穩定的工作環境。依托海洋,這種“藍色能源”或將超越“綠色能源”,具有廣闊市場前景。摩擦納米發電機通過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的耦合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的工作方式,與現有的各種發電技術不同,使海浪能的收集成為可能。張建勛